2022年港股是反弹行情 恒指有可能涨15%~20%的技术性小牛市
2022-01-13 15:14:45 来源:智通财经 小 中
“应对这一次的朱格拉周期、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应对中国经济的走向、自主可控,科技驱动、双碳驱动的共同富裕新时代,这个时候,新经济是在哪里?就是围绕着朱格拉周期去拥抱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中国香港市场的大机会恰恰在于先进制造业。”
“现在的港股互联网平台,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还是处于国内外经营环境不利、基本面下行的趋势下,但是,从战术的角度,按照价值股估值,跌多了反弹,这很正常,去年跌那么多,2022年阶段性反弹百分之二三十很正常,甚至更多。”
“2022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有蛮多的机会,依然是机构投资者的一个好时光。其中 A股仍处于一个结构性的牛市中,而港股2022年也具有明显的跌深反弹的动能,特别是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内外资配置性的力量将会推动香股指数。”
“2022年港股是反弹行情,恒指有可能涨15%~20%的技术性小牛市。但这个牛市,不是可持续的真牛市。拉长来看,这只是修复性反弹,并不是基本面驱动的长牛。
因为港股还没有找到主心骨,代表中国大方向转型的科创型新经济、先进制造业、科创型新技术的核心标的,还没有成为港股的指数权重股。”
“要围绕中国的未来做投资,投资优质的公司,投资精选优质公司的主动性股票基金、做长期定投,以及结构化的、行业特征比较明显的港股ETF,现在也是非常好的时机。”
以上,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1月5日在易方达基金主办的港股主题直播中,分享的最新观点。
张忆东结合港股市场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和当下大背景,展望今年港股和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认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今年都有结构性机会,其中,A股仍处于结构性长牛,而港股将迎来反弹,恒指或有15%-20%技术性小牛市,但不是基本面驱动的长牛、真牛市。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张忆东问答全文,分享给大家。
正文
中国香港市场作为东方之珠还将继续发出光芒
问:怎么看中国香港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定位?
张忆东:有三点。
第一点,过去和现在,中国香港市场都是我国的离岸金融中心,而且随着2014年陆股通的开通,中国香港资本市场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国香港市场市值占比80%左右的都是内资股,而成交金额里边,内资股也是占80%以上的。从90年代以来,香港市场越来越以中国内地经济为主导,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展望一下未来,中国香港市场“一国两制、贯通东西”地域优势,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在一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宏观框架下,能够发挥出独特价值。
就像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里边,明确了中国香港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还有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重任。
拉长了来看,中国香港市场作为东方明珠还会继续发出光芒,只是说未来跟过去30年或者说更长远的历史背景有点不一样了。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了全球化红利,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反过来,现在要聚焦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不一样。
此前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城镇化,是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现在,中国强调新型城镇化,强调房住不炒,强调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导向。
以前20多年是轻工业化走向重化工业化,伴随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而现在是低碳、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是围绕“双碳战略”的新发展格局。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中国香港市场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是融入祖国新的发展格局。
最后,中国香港市场的一个独特优势——它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场,过去10年甚至过去20年,中国香港稳居前五,多数时间是稳居前三,甚至是第一名。中国香港 IPO活跃度非常高,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为这些专精特新、新经济上市打造了非常好的国际通道。
所以,中国香港市场不可能“B股化”,国家会坚决维护中国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港交所和上交所、深交所以及北交所,都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做出重要驱动。
中国香港市场的IPO的便利性高,资金联通全球,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优质公司IPO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问:2021年,在港股总共有97家公司上市,其中有54家是新经济公司,这些新经济、新赛道的公司为何如此喜爱港股市场,纷纷赴港上市?
张忆东:第一点,IPO的便利性高。从2018年开始,中国香港市场开启了IPO制度改革,同股不同权以及第二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来港IPO的门一下子打开了、门槛降低了,另外,对于生物科技,未盈利,只要有真实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能上市。
2022年元旦开始,中国香港进一步降低来港第二上市的门槛,积极拥抱中概股回归港股。
第二点,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美国监管当局开始设立很多限制,特别是《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推进,对于赴美中概股上市以及存量中概股的存续都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推动中概股里边的优质公司加速回归港股。
第三点,中国香港市场是离岸市场、资金联通全球,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优质公司IPO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举个例子,最近港股大市表现并不特别给力,大家都比较悲观,可是,最近IPO的几个有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公司依然受到了追捧。
中国香港是个机构化的市场,机构是识货的,真正优质的新经济公司、代表着未来高增长趋势的公司,在中国香港可以得到全球资金的追捧。
而现在海外资金,特别是欧美的资金利率非常低,那里有钱但是缺少好资产。这种情况下,优质的新经济、新赛道的公司在港股IPO,依然能够得到很好的对待。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反垄断的背景,中国香港市场“主心骨”将变化,从2021年开始,港股可能会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艰难重塑阶段
问:在当前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反垄断的背景下,未来中国香港市场的新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将如何演变?
张忆东: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叫凤凰涅槃。
中国香港市场从2021年开始,可能会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艰难重塑阶段。
简单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香港市场的主心骨——带着中国香港指数向前走的中流砥柱产业发生的几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80年代到1997年,随着中国加大对外开放、步入市场经济,中国香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中国香港成为了亚洲四小龙,所以,在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极度繁荣,所以,港股的主心骨就是中国香港本地股,比如,金融、地产以及中国香港制造业、航空等。
但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把这一切打碎了,亚洲四小龙的荣景不在。
所以,1997年到2002年初这五、六年,中国香港市场一直在宽幅震荡中找寻它的基本面自信,找寻它的新的中流砥柱产业,而原有的主心骨——中国香港本地股在不断震荡休整。
第二次变化,直到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因为2001年中国内地加入WTO,2002年世界工厂的美誉就开始起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中国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公司、金融、地产,包括银行的四大行都到中国香港上市。
2002年到2010年这8年多,中国香港走出真牛市、长牛,行情的主心骨跟内地“五朵金花”相似,也是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的红利驱动的周期、金融、地产等行业。
而这一切到了2011年,随着中国开始去杠杆,4万亿大刺激的后遗症开始体现,周期性行业过剩产能,带来价格战通缩的压力,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双杀。
所以,2011年一直到2016年年初,五六年的时间,中国香港市场又没有主心骨了,又是一个徘徊期,箱体震荡、陷入困境,指数重点就是腾讯加上一轮老经济,金融地产和周期。
第三次变化,2016年年初,我们当时提出核心资产的投资理念,对应的是国家进行供给侧改革,强者恒强、赢家通吃、胜者为王,强调的是ROE、护城河、竞争壁垒,强调的是滚雪球效应、躺赢,可以不断扩张它的竞争力。
所以从2016年一直到2021年年初,差不多5年多,是结构性的牛市,这个结构性的牛市的主心骨就是核心资产,对应到指数上面的主导产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过去10年新经济的龙头。
互联网在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占比就非常大,恒生科技指数75%是互联网相关的,10%是工业,8%左右是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在恒生指数里, 互联网占比30%。
2021年互联网,我们看到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的一系列组合拳,这种情况下,过去十年的互联网估值体系,估值模型、盈利预测都被颠覆。
所以,如果历史以相似的韵脚重现的话,中国香港市场从2021年开始,可能会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去寻找新的行情主心骨的重塑阶段,这个阶段行情就是大的箱体震荡。
互联网已经从成长股逻辑走向价值股逻辑,未来的演绎可以参考2007年之后的中国移动
我们可以形容2021年的港股是牛头,但是熊身,下半年是熊市,年初的时候是个牛市,年初前两个月,恒生科技指数涨了30%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起伏?因为主心骨互联网。如果2021年港股是一场百米赛跑,起跑阶段很牛,但是中途摔跤,大腿骨给摔断了。
随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规范发展以及共同富裕成为常态化,互联网开始进入到价值股逻辑的新阶段,而以前是它们是高增长、高估值,不断滚雪球,竞争力越来越强。
但是在反垄断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们、巨头们反而要不断地收缩期。我这半年一直拿微软和中移动作为我们对于互联网行业未来前景的判断,这个判断核心就是它们从成长股的逻辑走向价值股的逻辑,以前的新经济成了老经济,小甜甜成了牛夫人。
第一个例子是美国微软公司,过去几十年股价的变迁。90年代股价的高点在1999年,1999年因为反垄断,微软领先于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而见了高点。
微软在1999年高点后,一路跌,暴跌跌了以后反弹,然后震荡盘整,然后继续跌,如此,熊了 10多年,一直到2011年才到了最后的底部区域,跌了70%多。从2011年开始它在底部盘整,一直盘到2013年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才开始从2013年至今的大牛市。
第二很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2007年见最高点160港币,至今还是历史的高点,跌到2021年初39港币。
这个过程中,2008年暴跌,2009年大反弹,然后,从2009年到2018年震荡盘整盘了近10年,是大箱体震荡,跌多了反弹,做俯卧撑。2018年以后进一步下台阶,直到如今。
我想表达什么意思?
我们不要去贴标签,说它是新经济还是老经济,重点在于它是不是适应时代的潮流,是不是适应国家政策,是不是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如果是,那才是拥有未来的新经济。否则,原来的“新经济”,就已经变成了老经济,当时代抛弃它们的时候,不要为它们而叹息。
所以我的看法是,随着互联网龙头转向老经济、价值股的逻辑,中国香港的指数现在彻彻底底的沦为了价值股的指数。
我在2016年、2019年、2020年,屡次提到港股可能会走向美股化,基于ROE、护城河、竞争壁垒……港股有望效仿美股走长牛,但是,2021年下半年,这种逻辑彻底坏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再像2020年那样给恒指或恒生科技指数以真正牛市的信心?就在于行情主心骨的基本面逻辑、估值逻辑变了。
过去,在2000年代“五朵金花”是新经济,但是,在2010年,它们就变成老经济。现在恒指里边,不只是00年代的主导产业是老经济,连过去10年就是2010年代的主导性,这些所谓的“新兴行业”代表——互联网,现在也变成了老经济。
中国香港市场的大机会在于先进制造,未来的主心骨、主导的产业将跟科创五大赛道相关
现在应对这一次的朱格拉周期、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应对中国经济的走向、自主可控,科技驱动、双碳驱动的共同富裕新时代,这个时候,新经济是在哪里?就是围绕着朱格拉周期去拥抱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
这些方面是硬核的科技创新,不是靠模式创新、垄断优势,跟前十年真的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香港市场的大机会恰恰在于先进制造业。
岁末年初,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核科技公司、先进制造业以及新能源的公司,在2021年港股下半年非常惨淡的行情下,逆市上涨。这都反映港股未来的机会,因为港股的出清机制比较快,而且IPO的机制又比较灵活。
5年以后,当中国香港凤凰涅槃,那个时候无论是中国香港的主板,还是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它们主导的产业应该跟科创五大赛道相关。
第一是低碳科技,比如,像电网、电力设备、风电、核电、氢能、光伏以及新能源车的产业链、绿色环保技术,其中,2021年的绿电在中国香港涨得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二个是新基建,特别是万物智联相关的,港股有代表性的就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第三个领域是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特别是中国补短板的领域,包括,新材料、人工智能、精密制造。
第四个领域是生命科学,包括现代农业、种子、养殖,也包括生物医药。2021年乃至2022年上半年,生物科技公司大浪淘沙、估值重塑,拉长了看,还是有戏的。
第五个是军工产业链,在我推荐A股机会的时候,军工产业链往往放在前三优先推荐,但因为港股市场到现在都没有什么相应的优质军工股票,长远来看,可能有一些军民融合、跟军工相关的民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会到中国香港IPO。
这才是港股市未来数年具有大的战略性方向的机会。
港股价值类资产的机会在于跌深反弹、逢低配置,价值类资产直到出现第二增长曲线,才有反转性机会
目前港股主流的资产,包括,金融、地产、中国香港本地股、博彩、传统消费、互联网龙头,这些价值股范畴的资产,机会在于——跌深反弹,箱体震荡、逢低配置并且需要做交易。
直到这类资产有了第二增长曲线,比如,2013年之后微软打造生态,比如2021年港股电力运营商拥抱绿电。
现在的港股互联网平台,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还是处于国内外经营环境不利、基本面下行的大熊趋势下,但是,从战术的角度,按照价值股估值,跌多了反弹,这很正常,去年跌那么多,2022年阶段性反弹百分之二三十很正常,甚至更多。
头一年跌得多了,第二年反弹,这些都属于价值股的跌深反弹逻辑。
中国香港市场估值容易极端化
问:当前这种机构投资者参与比较高的结构,为中国香港市场带来了哪些特点?
张忆东:第一点,机构太理性了,往往估值容易极端化。
因为港股市是机构之间的博弈。比如,价值股是deep value,但便宜不是涨的理由,可能是价值陷阱。直到价值股有了新逻辑,无论是赚流动性的钱,赚贝塔的钱,还是产业逻辑、个股逻辑出现反转,那么之后,它从一个极低的估值爆发出来的动能非常强大,就像2021年的绿电在港股也是一骑绝尘,非常强。
反过来说,一旦相关公司的战略性大逻辑变了,它就熊途漫漫,你发现每一次百分之二三十的反弹,都是下一轮战略性做空的开始,直到把估值杀到惨不忍睹。
我们站在2007年的时候看中国移动,真的是花好月圆,谁能想到那个时候代表成长、代表着高估值,代表中国当时核心资产的中国移动,十年以后估值稳定在6倍到8倍之间徘徊,这就是中国香港市场的极端性。
关注基本面不受美国影响,同时中资能够在筹码面、资金面把握住的企业
第二点趋势变化,中国香港市场机构化的特征不会改变,但是,机构化的结构会改变——中资崛起,北水中资将慢慢成为中国香港市场的中流砥柱。
以港股通和 QDII为代表的北水中资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强,背后是大潮流是中国庞大的社会财富要进行优化配置。在房住不炒的新时代,战略性配置优质的权益资产的大趋势非常明显。长线中资是愿意去配置高分红、高股息的港股价值股,当做债券类的资产进行配置。
相比中国庞大的社会财富,中国香港市场就是一个小池塘,每天成交1000亿港币,中国香港100多只流动性比较好的股票加总流通市值可能也就10万亿港币左右。
在房住不炒的时代,中国社会的财富配置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居民财富60%配置房地产,8%左右配置在广义的权益资产。但是美国的权益资产占比超过了30%,而美国的房地产占居民财富的比例也不超过20%。
中资将会成为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而这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什么?
要关注那些基本面不受美国影响,同时中资能够在筹码面、资金面把握住的企业。比如优质国企央企、优质的制造业公司,市值1000亿或者1000亿以内,具有更大的机会。
反观(市值)两三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公司,因为历史原因,筹码基本上都是外资在主导,估值体系的重塑就比较麻烦,时间拉得就比较长,一旦中资给它打上去,外资就可以做空。
特别是中资喜欢的科创5大赛道,而这5大赛道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美国可能对一些领域进行阻挠、干扰、围追、堵截,会有一些不确定性。
一旦港股资产的基本面、性价比改善,外资依然愿意配置中国资产
第三点,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海外资金的主导性在下降,但影响力仍然强大。一旦港股资产的基本面、性价比在逐步改善,外资本质是逐利的,它依然愿意配置中国资产,这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
2022年,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初,一个大的基调已经定下来了,叫做“稳字当头”,2022年,货币环境会比2021年更加宽松,无风险收益率会下降。
同时在2022年下半年,我们大概率会看到经济的稳步复苏,人民币将有希望对美元保持强势。
而美元在2022年上半年对一揽子货币保持强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外部环境有些震荡,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随着美国的加息动荡,但是,中国资产风景独好,当中国资产具有较强性价比的时候,它们也会加大中国资产的配置,包括A股和港股。
2022年,A股和港股都有蛮多的机会
问:2021年中国香港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相比境外市场的主流指数甚至A股市场,整体表现还是比较逊色的。能不能再给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港股市场去年表现不佳的核心原因或者主要矛盾是什么?
张忆东:那我回顾一下2021,再展望一下2022吧。
首先我要给大家鼓鼓劲,今天(1月5日)A股和港股又是幅度调整比较大的一天,我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在失望之幽谷找寻黎明的曙光》。
无论是A股的3500点附近,还是港股的23,000点附近,基于它的盈利,都属于底部区域。2022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有蛮多的机会,依然是机构投资者的好时光。
其中 A股仍处于一个结构性的牛市中,而港股2022年也具有明显的跌深反弹的动能,特别是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内外资配置性的力量将会推动中国香港指数。现在的中国香港指数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价值股,按照价值股的逻辑应该会有一个修复。
2021年遭受重大挫折、受损的行业有希望触发反弹,2022年产业政策对港股的影响,不再是泥沙俱下,而是分化
为什么2021年港股这么惨,而A股、美股比港股好得多,最大的区别是估值变化。
对美股而言,虽然年初的时候,美国无风险收益率从1%向1.77%有一个快速的提高,但是在3月份以后符合我们的判断——美国无风险收益率会在较长时期处于2%以下。去年美股的估值处在一个低位,而基本面是在复苏,因此 2021年的美国是一个小牛市。
港股为什么这么惨?第一是产业政策,第二是经济,第三是外部环境。
产业政策,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在互联网、教育方面的不确定性就开始涌现出来,到了7月份产业政策监管发力,互联网反垄断、教育双减政策、电子烟政策,产业政策的组合拳是应接不暇。
在此情况下,海外资金宁可去买其他新兴市场,因此,海外资金出现了分流。
但是,这个变量在去年岁末有了新的说法,从2021年的规范到2022年将强调“红绿灯”,要引导资本的有序发展。此前只是规范,现在就是要引导它进行有序的发展,这样就会有结构性的分化,比如说反垄断,大企业可能有问题,其他企业可能会有好处。
再比如,反垄断可能对电商有约束,但有利于快递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改善。
2022年产业政策对港股的影响,不再是泥沙俱下,“在规范中发展”将带来分化、反弹。
后续,一旦资金利率下行、中国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上行,那些在2021年遭受重大挫折、受损的行业就有希望触发反弹,不论未来如何,阶段性的跌深反弹是完全可能的。
好比2009年、2010年的煤飞色舞,只是后续多年周期股漫长熊市长河里的反弹小浪花,但是短期不可低估这个反弹动能。
垃圾债还是要小心
第二是经济,从投资时钟的维度来说,滞胀,PPI大幅上升,而经济的需求开始明显回落,海外投资者开始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担心房地产违约风险会不会引发一定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金融和互联网一样是恒生指数的权重板块,房地产带动金融,在2021年下半年都遭遇了明显调整。
但是,随着2022年中国的“稳字当头”,房地产政策边际变化有一些改善,比如,开始提出房地产的发展新模式,因城施策,提出要维护房地产的良性发展,推动保障房建设,这使得房地产行业不至于出现系统性的信用风险、系统性的违约危机,而是并购重组大年。
2022年好孩子举手,一些国企、央企以及一些优秀的、符合三条绿线,现金流、资产负债表良性的民营企业,反而被鼓励去并购这些“坏孩子”的优质资产,从而变成显著分化。
对于港股而言,这种优秀的民企地产、一些死不了的国企、央企,以及一些券商或者银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有点阳光也能灿烂,2022年也能够反弹的。
从经济的维度来说,去年是前高后低,今年经济是前低后高,所以,2022年特别是下半年,机构投资者的预期将跟2021年下半年完全不一样了。
在中国香港股市不用怕没有钱,要关注是不是好资产
第三点,去年港股牛头熊身的另一个原因是外部环境,特别是中美关系和疫情的扰动。
一方面,疫情对于中国澳门博彩股,对中国香港本身一些企业的盈利会有冲击。因为疫情,使中国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关至今还没有落地。
疫情不仅对海外资金的信心有影响,甚至对内资股的基本面,特别是餐饮业,也有冲击。
另一方面,外部风险除了疫情以外,就是中美关系。一个层面是政策沟通,特别是在下半年,外资可能不太明白中国长远的政策导向,比如共同富裕,他们开始时不是很理解。
2022年,就如证监会所说,政策沟通将会更加流畅,有利于外资更好地理解中国一些战略性的安排,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优质资产对他们的吸引力。
下个阶段,一些优质的公司会从美国中概股回到中国香港二次上市。在中国香港不用怕没有钱,要关注是不是好资产,如果真的是好资产,特别是细分行业的小巨人或者龙一,乃至在全球能够排前三、前五,这种公司到中国香港上市,根本不用担心发不出一个非常好的价格。
2022年港股是反弹行情,恒指有可能涨15%~20%的技术性小牛市
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为什么2021年的中国香港,特别是下半年会出现了一个熊市。反过来, 2022年港股是反弹行情,恒指有可能涨15%~20%的技术性小牛市。
但这个牛市,不是可持续的真牛市。因为,拉长来看,这只是修复性反弹,并不是基本面驱动的长牛,因为港股还没有找到主心骨,代表中国大方向转型的科创型新经济、先进制造业、科创型新技术的核心标的,还没有成为港股的指数权重股。
如果港股的主心骨重塑成功了,那么,2018年和2021年的“双顶” 33,000 点、34,000点自然就能被掀掉,这是我的一些看法。
相信专业机构,小心中国香港的低估值陷阱
问:最后,能否针对2022年给投资者提供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投资建议。
张忆东:第一要相信专业机构,因为中国香港真的是没有韭菜,不要觉得自己很牛,如果按照投A股的方式来买港股,往往风险极大,所以要找靠谱的机构来做一个长线的投资。
第二,建议要相信中国,要围绕中国的未来做投资,投资优质的公司,投资精选优质公司的主动型股票基金、做长期定投,以及结构化的、行业特征比较明显的港股ETF,现在也是非常好的时机。
所以要围绕一些优质的企业,或者一些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做定投,背后的逻辑就是相信中国。
第三,一定要小心一些中国香港的低估值陷阱。
因为它有很多老千股,自己不要贸然去玩港股,哪怕有些小股票涨得非常多,但是里边可能有很多陷阱。
所以第三点要聚焦于自己的风险偏好,认知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不是一个专业投资者,还是要用一个长期的眼光把资金配置给专业的港股机构投资者,趋利避害。(作者: 张忆东)